1
有一年冬天,韓趙魏楚燕齊六國,在趙都邯鄲舉辦“峰會”,商議怎么合縱來共同對付西方的秦國。
秦國潛伏在邯鄲的“雙面間諜”姚賈,進入了六國“峰會”會場。
姚賈成功策反了韓國派往邯鄲之會外交使團的“武官”寧騰。
邯鄲之會后,在秦國的暗中策動之下,寧騰不斷得到韓國的重用。僅僅只用了3年時間,就坐上了韓國南陽守衛位置。
南陽守衛之職,也就是南陽警備總司令,手握南陽軍政大權。
南陽,韓國之舊都。韓國西拒秦國之門戶。
南陽失,則韓國門戶洞開,直接威脅到韓都新鄭。
公元前231年,雄才大略的嬴政擔任秦國的王,已經第16年。
這一年,嬴政發動滅韓決戰。
秦軍兵臨南陽城下,南陽守衛寧騰打開城門,獻南陽予秦。
苦心經營、重兵守衛的韓國門戶要塞南陽,就這樣輕易落入秦國之手。
秦軍幾乎未損一兵一卒。韓都新鄭再無屏障。
拿到南陽的第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230年,嬴政任命寧騰為統帥,率領秦軍突然南下,一舉攻克韓都新鄭,俘獲韓國最后一任王,韓王安。
韓國滅亡。
因為寧騰的杰出貢獻,嬴政統一六國后,任命寧騰擔任秦朝京都咸陽的最高領導職務內史。
這是嬴政的風格,決不會讓跟著自己“干活”的人吃虧,說到做到,獎懲分明。所以,大家都愿意跟著嬴政“干活”。能贏得人心,最終贏得天下。
其實,寧騰這個人并不姓寧,至于他姓什么,無人知曉。后世的文學影視作品,為了便于稱呼表述,才讓他姓了寧。所以,我們看到的史籍中的這個人,表述為“南陽守騰”“內史騰”。
“南陽守騰”,不過是嬴政滅六國的手段和謀略之一。其縝密布局和高超運作,令人咋舌。
2
秦王嬴政牢牢把握和靈活運用其曾祖父,同樣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,欽定下的國策“遠交近攻”。
一代雄主秦昭襄王,在他擔任秦王的時候,起用了一文一武兩個超級人才。武將,就是白起,攻破楚國郢都、長平之戰打殘趙國,都是這位戰神的杰作。文臣,就是范雎,秦昭襄王拜范雎為相,采納并推行范雎提出的“遠交近攻”策略,奠定了秦國后來滅六國的基礎,并最終在他的曾孫嬴政擔任秦王時,實現了一統天下、開啟秦朝的光榮夢想。
遠交近攻,就是先打秦國相鄰的國家,這樣每打下一片土地,迅速合并到秦國的版圖,讓秦國的領土越來越多,不斷延伸。同時,以戰養戰,取得源源不斷的兵員和糧草支撐。
秦滅六國的順序是:韓趙魏楚燕齊。
滅韓之戰,揭開了秦滅六國的序幕。
秦把韓國舊土悉數納入版圖,設置潁川郡。
按照遠交近攻的戰略布局,嬴政滅韓后,就把目標對準了趙國。
3
秦昭襄王47年,也就是公元前260年5月,秦國和趙國在長平(現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)發生了一場戰爭,史稱長平之戰。
戰爭的最初,趙國大將軍廉頗堅守長平牢固的城池,決不出戰。秦軍遠途而來,糧草補給跟不上,長久耗下去,秦軍必將不戰自潰。
如果按照廉頗的策略,長平之戰的結局,未必就是后來的那樣。
但后來的那樣,人盡皆知。
秦國見廉頗堅守不出,派出間諜在趙都邯鄲散布:廉頗手握重兵,本來是可以出城和秦軍決戰而取勝,但廉頗早就心懷二心,意圖謀反,因而才堅守不戰,他是為了保存實力,也借此討好秦國。秦國懼怕的并不是廉頗,而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。
彼時,趙國的王是趙孝成王,果然中計。免去了廉頗的軍職,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。
40萬趙軍精銳盡失。
長平之戰,趙國喪了元氣。
按照常理邏輯,領教了長平之戰中,秦國離間計血的教訓,趙國應該刻骨銘心,長長記性,永不會犯第二次。
但事實上,卻并非如此。
從公元前229年算起,也就是嬴政擔任秦王的第18年,至公元前222年,秦滅趙用了7年時間。算起來,是秦滅六國中用時最長的一個國家。
那是因為,趙國出了一個戰神,他的名字叫李牧。
因為李牧從沒有打過敗仗。即便是秦國的名將王翦,也奈何不得他。
手法如出一轍,秦國的間諜在趙國邯鄲散布:李牧早已為自己留好了后路,他準備效仿韓國的南陽守騰。
趙王遷果然中計,讓趙蔥、顏聚取代李牧。
王翦很快攻陷趙都邯鄲,還順手俘獲趙王遷。
趙國滅。
公元前225年,秦軍攻克魏國都城大梁(現在河南省開封市)。
魏國滅。
按照嬴政的遠交近攻戰略,秦國的下一個目標,就是楚國了。
4
如同韓國的南陽守騰、趙國的李牧,秦王嬴政的心里比誰都清楚,楚國還有春申君黃歇。
如果黃歇在,猶如李牧在,秦國奈何不得趙國和楚國。猛將王翦又能怎樣呢?
黃歇,成為秦滅楚最大的障礙。
可是,黃歇和楚考烈王熊完,他們又是生死之交。
他們之間的友誼、信任,牢不可摧。
但是,機會還是被嬴政等到了!
公元前241年,以楚國考烈王為合縱長、楚相春申君黃歇為聯軍總司令的五國攻秦特別軍事行動,以五國慘敗而告終。
這樣的結局,讓楚考烈王無法接受。
一直對是否發動這場攻秦之戰持猶豫態度的楚考烈王,對堅定主戰、擔任聯軍主帥、主導這次軍事行動的黃歇,內心產生了極大不滿。
考烈王漸漸疏遠了黃歇。
考烈王的疏遠,讓黃歇倍感憂傷和失落。
無可選擇,黃歇只能離開都城壽春,去往他自己遙遠的封地吳。
楚國君相之間發生的這些微妙變化,都沒有能逃過潛伏在楚都壽春秦國間諜的眼線,信息很快飛報秦都咸陽的嬴政。
這只是打下了一根楔子。
還遠不足以動搖楚考烈王和黃歇之間牢固的信任根基。更何況,嬴政所要的,也不止這些。
不久,楚都壽春坊間出現了一些傳言。
這些傳言,被壽春城內的大鼓書藝人,改編成了曲折動人的故事,在都城廣為傳唱。
故事情節大致如此:
當年,黃歇還是楚國左徒的時候,出使趙國,寒冷冬天的風雪之夜,在邯鄲的叢臺和一對年少貧寒的兄妹偶遇。
君子風度的左徒黃歇,不僅以錦袍相贈,還買走了這對少年兄妹無法售賣出去的一柳籃子棉鞋。
左徒黃歇并不記起,風雪中,那對少年兄妹,凝望他的背影,眼中涌出感激涕零的熱淚。
此后10年,左徒黃歇陪同楚國太子熊完,遠赴秦都咸陽“游學”。
多年以后,那對兄妹從邯鄲一路找尋著他,終于在陳郢和已經貴為楚國國相的黃歇重逢。
10多年光陰之后,那對昔日年少的兄妹,已經脫胎換骨。哥哥,玉樹臨風。妹妹,容顏傾世。
哥哥做了國相黃歇的門客,妹妹隨同哥哥一起寄居于相府之內。
從此,國相黃歇晚出早歸。上朝的時候,也是心不在焉。
只是相府內,時有箏聲悠揚起,飛越高墻深院。燭光盈盈,紅袖添香,夜夜伴讀,暗香浮動……
大鼓書藝人說唱到情節的緊要處,戛然而止。
留下的懸念,給了聽眾無限遐想。
5
大鼓書藝人留下的懸念,同樣讓楚考烈王浮想聯翩。
寡人的女人,你也敢想!
江山、美人,都是王的專屬,都是不可窺視和染指的底線。
楚考烈王的內心動了殺念。
公元前238年春天,楚考烈王染;此年初冬,楚考烈王病危。
預感到時日無多,楚考烈王的內心幾經權衡,最終,情感戰勝了理智。
楚考烈王召王后李嫣的親哥哥、太子的親舅舅李園入宮,予以密詔。
公元前238年深冬,楚考烈王死了。
享年52歲,擔任了25年的楚王。
楚考烈王的喪訊,由都城壽春快馬送往吳。
接訊,黃歇喪魂落魄、淚流滿面、悲傷欲絕。
晝夜兼程,黃歇從吳飛馳都城壽春,奔喪。
楚考烈王死后的第17天,黃歇抵達都城壽春。
黃歇從都城壽春棘門(南門),入城。
棘門門洞內,埋伏的殺手群傾而出。
黃歇被砍下的頭顱,扔在棘門之外!
頭斷棘門里。
6
潛伏在壽春的秦國間諜,將黃歇被殺的消息,迅速傳往秦都咸陽。
秦王嬴政說:楚國,可滅了!
說罷,秦王嬴政長時間默默不語。
隨后,長聲嘆息,對群臣說:各國都講是寡人滅了他們的國,其實,滅他們國的,不是寡人,而是他們自己!
公元前223年,秦將王翦、蒙武率領秦軍,一舉攻陷楚都壽春,俘獲楚國最后一任楚王負芻。
楚國,沒有了。
過了很多年以后,有人寫了一首傷感至極的歌曲《破碎的心》,這樣唱道:
凌晨的天空
有冷的風 吹痛我面容
我呼吸聲在抵抗 記憶冷凍
多么心痛
回望以往 全是命運捉弄。
(沈國冰)